
崔玉,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济南市市中区人大代表、致公党党员、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教学相长 匠心育人
崔玉教授从教30余年,她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己任,坚守初心,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将思政与学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立足专业和服务国家需求的意识,促进学生浸润式成长;通过探究式、讨论式与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批判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关爱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崔玉老师讲授的“有机化学”被学生称为“一座挖不完的宝藏”,每次听完课,学生们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化师2202班学生赵孝恺在本学期最后一次课后给崔老师发消息:“感谢老师您一年来的付出,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您也教了我们很多如何教学的方法。我们有时候也很不听话,感谢您一年来的包容,我们都很高兴能遇见您!”在同事眼中,崔玉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精力充沛,激情四射,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崔玉教授满怀对教学的热爱,关爱学生成长,积极为学生联系就业,始终全力以赴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崔玉教授在教学工作中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成绩斐然,我们深深感受到她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崔玉教授主持的《有机化学》课程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和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获得山东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的《高等有机化学》获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山东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的《有机波谱分析》获山东省精品课程。她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得山东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当被问及获得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来之不易时,崔老师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化学化工学院教学改革肥沃的土壤和有机化学教学团队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
潜心科研 深耕不辍
崔玉教授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潜心于稀有金属的分离纯化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研究。她主持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亲和性螯合剂设计合成及吸附重金属污染物的性能研究”和“基于软碱配位基的协同配位吸附材料重金属深度净化及构效关系研究”,均与环境治理与保护相关。崔玉教授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通过调控分子的配位点位置、距离、预组织螯合剂分子构象,设计对稀有金属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超强亲和性的新型螯合剂,用分子印迹技术将优选的螯合剂植入,构造超亲重金属离子螯合树脂,通过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深入研究吸附的构效关系,为痕量重金属废水处理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同时将废物变为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另外,崔玉教授还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济南市“高校20条”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J.Biol.Macromol.、Chem.Eng.J.、Sep.Purif.Technol.等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
她将科研成果融入理论与实验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崔玉教授专利(ZL201010511077.7)和论文(Syn-thesisofN,N′-Dimethyl-N,N′-Dioctyl-3-OxadiglycolamideanditsExtractionPropertiesforLanthanides)的成果酰胺基的还原反应已应用到《有机化学》教材(P279)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崔玉教授殷切希望同学们早进实验室、早选课题、早加入科研团队。她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与科研项目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本科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只要有同学愿意加入课题组,崔玉教授都会给予积极支持。她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对于很多人谈之色变的“化学”,不少人有着片面的认知。崔玉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液体面包—合成氨对农业的发展,到化学对航空航天事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再到绿色化学碳中和、碳达峰,无不彰显着化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崔老师强调化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化学人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守初心、担使命,用其利、克其弊”,利用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传递化学之美。
谆谆教诲 薪火相传
在与崔玉教授的对话过程中,她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光芒,这也是对“因为热爱,所以眼里一直有光”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崔玉教授谈到自己最难忘记的读博经历“或许因为我们读书的时候资源少,比如说我们的设备可能会轮流用,所以大家就特别珍惜,晚上经常实验做到很晚,经常想的是我要最早一个进实验室,最晚一个回去,多做一些数据等等”,面对这段“苦”日子,崔玉教授却甘之若饴,这种精神也时时激励着她的学生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崔玉教授也谈到,目前化学化工学院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有一群深耕科研的教师团队,大家一定利用好这些资源,拓宽视野,让自己在知识和科研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这样将来步入社会才会更有竞争力。
在竞争压力逐渐变大的今天,崔玉教授对学生如何去面对现实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首先要学会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是未来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而自主学习更是大家走向卓越的核心能力。其次,实践与创新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以创新为竞争焦点的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要重视实验与实践,多参加丰富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如“挑战杯 ”“创青春”“互联网+”“创业文化节”等,在这类活动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提升项目运营等专业技能。崔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做课题时一定不要在乎自己做了多少,而是要看从中学习到了多少,提高和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要保持做课题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的初心。”
崔玉教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始终坚持热爱、初心。她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句句话语体现着对学生未来美好的期许,耿耿园丁情,拳拳育人心,丹心化春雨,桃李竞芬芳。
崔玉教授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校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她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敬业精神激励着学生,青年人应当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追求学术进步和人生价值的提升,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工作领域里勇于实践、开拓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