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我校统一战线成员通过多种形式第一时间收听收看两会盛况,热切关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广大成员纷纷表示,要深学细悟全国两会精神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凝聚“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思想共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和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
民革济南大学支部副主委、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文娟:通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蓬勃动力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两会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就,更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作为民革党员和高校教师,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盟济南大学支部主委、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孙红卫: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倍感振奋。关于科学教育事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主要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方面推进。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政府工作报告肯定成绩,正视困难问题,目标定位准确,措施具体有力,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勾勒出了政策蓝图。
民建济南大学支部负责人王晓轩教授: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切感受到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担当。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给我们提出了明确指引,在日常教书育人岗位上,特别是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应遵循社会需求-课程设计-实践验证的育人闭环模式,培养适应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型科技人才。要做从知识传授到创新生态的构建者,做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变革的推动者,做从教书育人到社会进步的引领者。
民进济南大学支部主委、文化和旅游学院教授公学国: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受鼓舞,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两会强调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这些精神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作为民进济南大学支部主委,我也将组织支部全体会员,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致公党济南大学支部副主委、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悦: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认真学习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培育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等部署,感受到国家战略与我们关注的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议题高度契合。两会报告为高校教师和民主党派成员提供了“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重行动指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立足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培养优秀人才,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做出应有贡献。
九三学社济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谷劲松:“一年一度春风暖,又见两会启新程”。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认真学习了两会内容,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一是要深入领会两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职尽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福祉。作为区政协委员,我会更加关注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教育领域,积极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奠定坚实基础。
九三学社济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济南大学智能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蒋绪川教授:通过聆听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并深度思考,报告完全符合国情民情,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的思路和规划切合实际、把握命脉。本人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对国家科技发展和规划更是关注有加。科技发展可助力人类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对农业的提质增效及其现代化发展贡献尤为突出。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产量,提高品质,解决目前农业种植领域存在的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并满足全国14亿人口的餐食安全需求迫在眉睫。建设新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农业设施,抵御并减少自然灾害、保障绿色无公害农业种植将是大势所趋。同时,现代设施农业有助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实现“生物固碳”工作,将极大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及“双碳”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济南大学知联会秘书长、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姜巍: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历史交汇点,2025年两会凝聚起的磅礴力量,奏响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强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发展部分强调了“教育始终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链上的重大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充足的高质量人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在紧跟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融入课程内容,为学生就业提供更为实用的专业知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助力。
济南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曹丙强教授:作为一名在新能源半导体领域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深入学习2025年两会精神后倍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兴半导体材料作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核心载体,其突破将直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战略实施。我将带领团队聚焦钙钛矿半导体器件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转化,以基础研究支撑关键技术创新。另外,今年两会特别强调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留学归国人员,既要发挥国际视野优势,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更要注重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下一步将依托欧美同学会平台,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助力打造新能源领域高水平科研队伍,为落实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力量。